大小洞天历史文化

        海南航空国际旅行社


查看订单    
大小洞天历史文化

大小洞天历史文化之龙文化
海南岛的地理环境,尤其适合海神的传播。这正如唐胄在明代正德年间所修《琼台志》所描述的,海南岛是“外匝大海”,要有“居安虑危之道,方称保民。”当 然,官府有“保民”的职责,但海洋辽阔无崖岸,沧海之旷也,人将以为险,”人们要化险夷,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即依靠自然力:祭祀海神。联系到中华民族的主流 文化中的龙文化,于是海南广利王在海南的民间即演变成海龙王。

现在,南海之滨的三亚,惊涛拍岸的大小洞天处,建造了“海南龙王”别院,安座南海龙王原身像。这是中国龙文化又一次在南海岸边的传承、发展,是民间对龙的 信仰意识及对龙的形象的艺术再现,也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与海南民间的边缘文化相结合的体现。这将会丰富海南文化的内涵,促进旅游业的发展。

大小洞天历史文化之道教文化

汉唐时期,中原文明已经输入三亚。宋代,随着海南与大陆的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和文化教育的发展,入崖人士、大陆移民、朝廷命官、贬谪相臣把道教等宗教文化带入崖州,一些中原道士也云游崖州,并进行一些道教活动,但这些道教活动仅限于道徒的个人行为,对崖州民间影响不大。这个时期,崖州的道教及道家文化处于酝酿在这个时期,朝廷贬官和中原道士是崖州道教的先行者。

纵观海南历史,道家文化名胜也仅止此一处别无他地。虽然万州(今万宁市)东山岭,早在北宋时有交趾道士漫叟在此结庵修道,但景响甚微,没能形成道教胜地,倒是佛教文化占了地盘。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是海南人,从事道教活动年代在1194年—1229年之间,但他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主要在福建武夷山,在海南仅有云游,据说曾到过南山大小洞天修练,但没有留下确凿的遗址、遗迹和有关史料。

道教活动
南山大小洞天及崖州的道教活动自宋代开始至今,已形成传统。这些道教活动有官方举行的,也有民间举行的,有集体行为,也有个人行为。其活动方式及内容是:

一是建造宫、观、寺、庙、祠、坛、殿等道教建筑和开设道教活动场所,自宋代至清代有迹可查的就有三十多处。

二是州府举行各种祭祀活动。这些祭祀活动,主要是在州府建造的宫、观、寺、庙、祠、坛、殿中举行。如清代崖州府在社稷坛、风雨雷电山川坛、先农坛、城隍庙、武庙、文昌庙、天后宫等举行的祀典,文武官员朝服就位,供奉丰盛祭品,诵读祝文,祭仪繁褥。

三是民间的道教活动具有节日礼俗特点。《崖州志》记载的活动主要有:

“元旦,初三日,书帖,钉口于门,谓之禁口”。

“八日,城中迎神赛会,谓之妆军。远近男妇,入城聚观,三日方止。东西村落间或行之”。妆军是崖州古代民间规模较大的道教活动。一是纪念郡主冼太夫人,将冼夫人敬为神祗(崖州是冼夫人的封地),二是迎接诸神、祭祀诸神、祈求诸神护佑崖州风调雨顺,子民平安纳福。妆军一直持续到50年代。2003年,各地道徒聚集崖州水南,中断40多年的妆军重新举行。

“元宵前后,都里迎神张灯,扮演故事,谓之迎灯。自元日至此,昼打秋千,夜放天灯。东里以七月,或扮狮子,麒麟为戏。”迎灯活动遍及崖州村乡,50年代仍然盛行。90年代以来,黄流镇(古称西里)恢复这一活动,并结合现代各项文化活动举行,成为海南民间文化盛事。

“五月端阳,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。为角粽,祀先祖……又采芦花、香草、菖艾、浸水供神,浴体……”。是日,还抬龙公巡游。

“腊月廿三夜,以茶酒纸马送灶神。除日迎神,如之。是日,以竹枝扫室尘,换炉灰,送之于外,谓之送穷。日夕,置酒祭祖,辞岁,夜分,贴春联,易门神,以迎新岁。”

除此之外,各地还有独特的道教活动,如崖城大蛋村在明清时在大蛋港建龙庙和八角庙,龙庙供奉龙公,八角庙供奉龙公和巡海苏公,每逢农历四月初八,抬公上村巡游、祭祀,五月初五抬公归位祭祀。大蛋村还举行“上刀山”、“过火山”活动,“上刀山”由十多把锋利的刀剑做成梯子,道公踏着刀刃攀登而上,双脚毫无损伤。“过火山”由道公给村民喝符水。挂符袋,诵符咒,村民在道公的带领下,赤脚踏过一片烧得通红的炭火,人皆无恙。这些活动,在50年代仍有举行。

时至今日,崖城地区信教者众。一些道公道婆服侍天后娘娘、三江娘娘、七仙姑等道教神仙,为人们设道场,做法事,行斋醮。
相关阅读
三亚槟榔谷看点
三亚槟榔谷游记
三亚槟榔谷的那些风景
三亚槟榔谷的那些事
2018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三亚槟榔谷景区亮相
槟榔谷景区游玩经历泼水节
槟榔谷三亚之旅
随团槟榔谷一日游导游的讲解词
槟榔谷的发展史
请到槟榔谷来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支付方式

首页 电脑版 会员登陆 返回顶部